倉頡之友
康熙与倉頡
主頁 自學 倉頡字典 康熙字典體

倉頡平台2022 網上輸入法 九萬漢字

論壇 聯絡 康熙字典網上版 捐助本站
鄭碼與倉頡簡明比較 - 倉頡論壇 - 康熙字典与倉頡之友 - Powered by Discuz!



 找回密碼
 注册
查看: 27550|回復: 9

鄭碼與倉頡簡明比較

 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3-4-2010 09:38: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桂棹 於 23-4-2010 10:30 AM 編輯

一、鄭碼優勢:
1. 編碼較為合理,易於拆字。
2. 碼長較短。

二、鄭碼劣勢:
1. 字根較多,雖然有規律可循,但不利於初學者記憶。
鄭碼打繁體的問題:
2. 以大陸宋體為編碼基準,部分字的編碼不符合傳統漢字寫法
3. 重碼率高,打字的順暢性受影嚮,需經常按1,2,3等數字鍵選字。

三、倉頡優勢:
1. 打繁體出身,編碼符合傳統漢字,保證打出血統純正之漢字。
2. 倉頡以增加碼長為牺牲,換取較低的重碼率,增加打字的流暢性,不必經常按1,2,3等數字鍵。

四、倉頡劣勢:
1. 拆字法存在諸多爭議,尤其是從筆劃中截斷的拆法,飽受非議。
2. 碼長最長5碼,比鄭碼的4碼稍長。

五、總結:
1. 只打簡體字的話,鄭碼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碼長短,速度快。不過第五代倉頡也已把規範簡化字完成編碼,故使用第五代倉頡打簡體字不會比任何簡體輸入法差;
2. 只打繁體字的話,當然選倉頡;
3. 繁簡通打的話,建議選倉頡,打字的流暢性和舒適性都不錯。鄭碼的重碼率有些高,要常選字,不過也能勝任。
二者都是優秀的輸入法,各有利弊,看個人取捨了。

------

以下是一些雜譚,不一定正確:

·鄭碼的字根較大,所以一個字拆出來的部件少,編碼也相應地少。這樣一來,雖然較易拆字,但後果是高重碼率。
·倉頡的字根較小,拆字較細較散,最多用五碼。拆字相對鄭碼稍有難度,但重碼率相當低。
·倉頡是掃描式取碼,根據字形,宏觀定奪
·鄭碼根據筆劃定編
·鄭碼用所謂的系統性,掩蓋了字根設計本身的問題。
例如「龙」為GM,「尤」為GR,只是取其中的某筆劃而定,這就是人為定下的規矩。就這二者而言,你能說合理?
至於什麼YYA, YYB,和第二主根的..D之流,更是人定下來的,毫無道理可言
所以說,鄭碼貌似系統,其實在光環掩蓋之下,并非那麼「聖潔」,并非那麼科學。
·倉頡雖好,但也有很明顯的不足,例如砍字法(這一點也有人認為是優點,存議)、碼長稍長導致打字速度不如其他輸入法等。但其長處足以讓人容忍那些不足。
·倉頡左右、上下結構各取幾碼的拆法,促使用戶必須詳儘瞭解每個字的确切寫法,不能念糊不清。因此可以最大程度上敦促其學習字體的正确寫法,從而常有利於掌握漢字。隨著對字的認知之提高,打倉頡也會越來越順手。所以說,倉頡與傳統漢字,二者相得益彰。
·鄭碼取前二後二,中間省略過多,在這方面的功能就弱一些。
發表於 23-4-2010 13:20:42 | 顯示全部樓層
只用過拼音和倉頡,沒有用過鄭碼,因此我不能比較了。
不過鄭碼好像很少人用,但是WIN都是自带的,我很想知道這麼一個不怎麼流行的輸入法,為甚麼微軟會對其情有獨鐘呢?
發表於 23-4-2010 19:34:23 | 顯示全部樓層
十年以前會五筆,多年不用,就忘了。所以主力是雙拼,用谷歌拼音或者搜狗,打起口水話來很快。可惜打古文的時候多一些,選字太煩,加上提筆忘字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一怒之下就用起倉頡來了。電腦上用繁體寫,之後轉一下,保險就再人工修一下。因爲合並字的緣故,繁轉簡比簡轉繁準確得多。手機上也用倉頡,慌稱這是水貨,只有繁體。
發表於 28-4-2010 11:33:56 | 顯示全部樓層
以其要將“鄭碼與倉頡簡明比較”的話,倒不如繼續改進【倉頡】輸入法,活用活學“倉頡碼”較為實際。
因為宏觀“倉頡碼–概括豐富得來又簡明易記”(學得其法的話)。再說,可能【倉頡】輸入法(開放免受版權之束縛)
因應用家喜好利便,可做到“人有我有,人無我也有”各種各樣之創意版本,我等至今”找不到別的輸入法“可以辦得到的哩!
發表於 28-4-2010 15:37:42 | 顯示全部樓層
一直都是用拼音,习惯了。
發表於 28-4-2010 15:51:3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5# corrugatedboxes
如果習慣成自然,純熟用了【拼音】輸入法的話,就沒必要改變用“形碼類別”的輸入法,自己喜歡就行了!
發表於 6-5-2010 23:05:39 | 顯示全部樓層
五代倉頡最好用,一統簡体和正体,王碼九八虽然可打GBK和UNICODE,但是很难出字。少見有人用郑碼。
發表於 7-6-2010 00:53:23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曾由網路上下載了一些自學資料,練了一陣子,我的感想是:
鄭碼可說是矩陣字根法的一種,但它不如五筆、行列、是依矩陣位置實體配與鍵盤鍵位上的,而是借用數字
矩陣(第一碼第二碼)作為編序,去配跟字母的ABC...Z順序來配位的。這就無法與實質鍵盤鍵位空間搭配得
上了。故其矩陣不是給使用者方便的,是給編碼者方便的。横豎撇捺(點)折源於首由陳立夫於西元1928提出
的五筆檢字法,鄭易理教授據以研發鄭碼,在他未最後完善鄭碼前,便將資料成果公開,王永民得到啟示,
研制了五筆輸入法,先於鄭碼發表。但五筆系統祇以第一第二筆作訂字根的編碼索引,有點留下後面未收尾
之憾。行列則歸納成十種基本筆劃,採首筆及末筆來制訂其字根,這樣似乎感覺上較完善。
1. 第一主根共有65個。
2. 第二主根共有87個,都是在第一主根的代碼字母後加上代碼D, 沒有任何依據。可能這個設計是因D鍵所配
   的字根太少, 祇有兩個。但為何不用第一個鍵A? 因A也和D鍵一樣, 祇配兩個字根。
   同樣, 也祇配兩字根的V鍵, 就是賦予特殊用途: 在二基根字取碼時, 遇首根和末根都為一碼就要加後綴
   VV作重碼區分用。這個區分應該是因一碼和二碼區另有按排給高頻字、一基根字、第二主根字和副根字。
   第二主根的碼是為避免與第一主根同碼而訂。這些都是設計在輸入法的字根表中,成了必背的部份,在學
   習上是一個負擔。
3. 鄭碼的副根的碼是為速效而設, 類以簡碼的效果, 與嘸蝦米的簡速字根功用相同,也雷同於倉頡的複合字
   及難字的功用。但倉頡的複合字祇有十個(三代)或七個(五代),難字也祇有十二個。總之,都是不依正常
   字根取碼而是要背的那種。鄭碼的副根有以下缺點:
    1)實質上有(近形同碼或簡繁同碼的都各以一形算一個)218個! 太多了!
       雖然副根是以主根之碼拼出其首尾字形之碼而成,但主根以第一筆劃加第二筆劃來對應區碼(即鍵位字
       母)但並不規律,如第一第二筆為横横=ABC、横豎=DE、横撇=G、横折=H,如此我們就無法有任何規律
       助記去拼湊副根了。這副根是字根表中一定要背的,要記218個,太難了。
    2)例如:田KI 由KIA 甲KIB 申KIC 這四個同一組的副根,為了區分,多加了無意義的第三碼A、B、C來
       識別。是很不方便的。
    3)又,簡繁的字根在副根以同碼來編,如:广廣TG、食飠饣OX、见見LR、贝貝LO....這樣,對有簡繁字
       形的字必然要增加一個選擇動作,原本的四碼上屏就等同要五碼了,如此也增加了重碼率。
   嘸蝦米的簡速字根, 是在建議在每分達四十字以上才開始練, 並在未達每分六十字以前全面進入使用
   , 是在取全碼習慣未形成前, 全面改為簡碼取碼習慣, 進升打字速度。
    (在嘸蝦米手冊最後, 有個簡速字根表)
   把第一主根65個、第二主根87個和副根218個,加總得全部基本字根數 65+87+218=370個!
4. 副根的雙碼字根是鄭碼的特色, 但初學者一般是見根取碼, 一碼字根直接、讓人不需多一層思考, 相當於
   簡碼形式的雙碼字根, 等於把簡碼嵌入正式字根表規則內, 加重學習負擔。假如能像嘸蝦米般留待進入一
   定階段後才學習, 且與單碼字根共容(即不用這類簡碼也可以單碼形式的全碼來輸入), 不祇減少學習負擔
   , 也達到簡碼再利用目的(這種簡碼字根方式, 可滅少整體簡碼數量, 如五筆有的大量簡碼設定(一級二級三
   級), 一字一簡碼就不理想。)
5. http://baike.baidu.com/view/31540.htm
   汉字分解后,基根和笔画排列的顺序叫做“根序”。根序的确定有三种情况:.....(下略)
   這根序,就是一般大字根輸入法所號稱的依筆順輸入的順序。這表示,鄭碼也是踏著其他大字根輸入法的另
   訂筆順規則的老路。問題就是,筆順不是萬世普世皆同的,可因各人習慣而不同,如果這樣一訂了本輸入法
   的「專用筆順」規則,就等於沒有筆順一樣了(即是個人筆順習慣必須抛棄)。
發表於 3-7-2014 09:44:00 | 顯示全部樓層
使用鄭碼近兩年,其中有四個月直接用官方的繁鄭.
鄭碼較五筆,可以說是創意上的改良.不用再輸入甚麼'識別碼'這種與漢字部件無關的編碼.
但鄭碼的雙根定義仍然十分庸腫.
倉頡無招勝有招,以少勝多.使用之後,很多觀念都改變了.以前認爲用形碼一定要打詞,否則不夠快.用倉頡後,認爲一定不要打詞,否則會走上以詞定字的歧路.再如[末未]在大多形碼輸入法中是重碼,鄭碼用'末'[一+木],'未'[二+小]來解決,是不錯的辦法,可是當我用上倉頡,才知道山外有山,倉頡'火木大'特殊字,可以取掉後還留一豎給相交的部件!太神奇了,足具內涵和深意,這是鄭碼沒有的創意.
倉頡五代的'戈七'兩個特殊字的增加,那就是狗尾續貂了.不僅在官方五代手冊中找不到'戈'貫穿的字例,七字的貫穿如'屯',在增設七作特殊字前後,倉頡編碼和規則定義上都沒有改變和偏差.難道不取七作特殊字,'屯'的編碼就應爲[十山山]?那'甫'豈不應是[戈十月手]?倉頡的'取大'和'簡潔'思想哪去了?
倉頡三代是需要改良規則和編碼,但吾認爲五代若作爲對三代的改良,並不算是成功的.
發表於 2-2-2017 11:30:06 | 顯示全部樓層
嚴重強烈不同意樓主說倉頡「拆字法存在諸多爭議,尤其是從筆劃中截斷的拆法,飽受非議。」

倉頡的規則全都清楚明白,基本上沒有潛規則,只要眞的了解,根本沒有甚麼爭議,誰人用同一套倉頡規則去拆,都會拆出同樣的碼。

看樓主文意,所謂的「飽受非議」,其實是說是否「截筆」——這只不過是觀念和習慣問題。有些人把楷書筆畫視爲一切,覺得寫字一筆過寫的,在打輸入法編碼時也不能斷開,是他們不能接受另一種觀念而已。可是在文字學上,分析字源字理,都是以部件、形塊作單位,像「里」字就必須斷開豎筆拆作「田土」才對。要是有人抱殘守缺,堅持「里」字只能分析作「日土」或「甲二」,那麼他根本學不成文字學。同樣地,不接受「截筆」的人也學不成倉頡,但這並不是倉頡的問題,而是那些人的觀念和習慣已走不出來,不能看到井外的天地而已。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康熙字典与倉頡之友

GMT+8, 22-12-2024 07:48 PM , Processed in 0.013612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倉頡之友 .自學倉頡輸入法    1997 - 2024   
馬來西亞    https://www.chinesecj.com
姐妹站:康熙字典網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