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ejsoon 於 26-9-2014 12:49 PM 編輯
因爲不管哪一種取碼,[馬]的倉頡編碼均爲[尸手尸火],所以這個問題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
我試問,如果[匚]和[乍-丿]這兩個輔助字母並不放在同一個[尸]裡面呢?那將是一個取碼的歧義問題了.
所以,取碼方法必須準確,而不能認爲反正編碼相同,就不用深究.
這個是香港中文大學 教育學院 的何萬貫教授做的取碼圖:
下面兩張分別是香港華通和蔡劍南的取碼:
-----
我個人更傾向於第一種,因爲我一貫是這樣理解的,
根據"取大優先"的完整原則潛規,首碼也以取[乍-丿]爲佳.
並且這涉及到倉頡一個"不在折彎處截斷取碼"的問題.很多人以爲[馬]的筆畫"豎橫折"是一筆而就的,實際上根據臺灣教育部的標準,豎與橫折是分開的,分作兩筆.
很多在簡化字的連筆筆畫,在正體字體系中都被分開,可以說正體字並沒有這麼多筆畫類型.
例如[辶],簡化字有個"橫折折撇"的筆畫,而正體字體系則分爲"橫折,橫撇".
再如[阝],簡化字認定是兩筆,首筆爲"橫折彎鉤",正體字認作三筆,前兩筆是"橫折,彎鉤".
對於[馬]字存在的"豎折彎鉤",倉頡採用"豎與橫折鉤分開"的方案.
參教育部筆順網,[考]字的豎折彎鉤是一筆而成,但[與]的中間上面部分,豎與橫折鉤是分開的.
正體字體系對連筆筆畫,有著不同的理解.朱邦復雖然意爲創造兩岸漢字的全面解決方案,但兩種筆畫認定方式,朱邦復當然會選擇正體方案.
所以我們可以說,倉頡的取碼,橫折一般不可截斷,豎折可以截斷(有時是一定要截斷).
這樣,馬的[豎],要與[橫折鉤]分開.所以首碼取[乍-丿]爲正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