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ejsoon 於 7-7-2014 10:49 AM 編輯
人心的黑暗可以延展到一些表面好心的待遇.比如某老師,他衝學生發脾氣,動用暴力,完全不需解釋,因爲默認地,他'爲學生好'.然而,他的行爲破壞了人性中求安求定的需求.即使事後證明,某老師的做法在成績上-在某種指標上取得了進步,那又怎樣呢?沒有自主選擇判斷而被用憤怒之暴力強加的,不可能是愉快的體驗,學生永遠不會感激你的好心.老師請把你的指標拿走,學生要的是快樂和尊重.一些父母使用暴力虐待子女,亦會說:'難道我會害你嗎?'那我請問,害或不害,最終解釋權是誰的手上?如果父母不從孩子的心理需求出發,一味製造緊張和衝突,這種無人性的關心,絕對無有好結局.某A因工作能力不足而將要辭職,同事B假借關心,頻繁地問:'你以後去做甚麼好呢?'並且每一次說之前都先惡性地歎一口長氣,顯然在傳播消極情緒.B該知道這不是一個令人愉快的話題,但就偏哪壺不開提哪壺.這種'假仁假義'使A不再和B談話,並且在A離職多年,每每回想這段工作經歷,對同事B總會有憤怒和怨恨.
吾觀世間,若真好意關心,那就該不計自我得失,基於人性,予其所欲.這才是大智慧所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