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世紀版一些編碼問題:
一、這些字根編碼怪怪的
乛:一竹 (應編碼為"一弓"吧?不應在轉角處切斷)
𠃌:一弓 (應編碼為"一尸"吧?不應在轉角處切斷)
𠄌:中竹 (應編碼為"中女"吧?不應在轉角處切斷)
二、有的字根打不出
為何沒有: [𠄌丿乀]結構字根(即[𧘇-丿])?但有[𧘇]這個字根。[𧘇-丿]可編碼為:"女人"。這個是[艮]的下部,常用的。是否EXT-B字集沒收錄這個字根?
三、在word上用大字號打字
用中文(台灣)輸入法=>台字形, 上方{冂}內是{Γ}字根
骨(“月月月”)
冎(不論用碼“月一中月”或"月弓月"=第一次現「冎」(內部"𠃍"字根),第二次現「冎」(內部"Γ"字根), 第三次以後都只現「冎」(內部"𠃍"字根))
用中文(中国)輸入法=>陸、港字形, 上方{冂}內是{𠃍}字根
骨(“月月月”)
冎(“月弓月”)
1. 為何台、陸港兩輸入法, 兩者出字之字形不同?
2. 把上段文字標示再貼到word, 卻是兩種輸入法的「骨冎」字形全部都變成內部是{Γ}的。
為甚麼會變?
3. 用中文(中国)輸入法, 在Word內打字: "月一中月"或"月弓月"都是出上方"冂內是"𠃍"字根的「冎」
用中文(台灣)輸入法, 在Word內打字: "月一中月”或"月弓月", 第一次"𠃍",第二次"厂", 第三次以後都是"𠃍"
註: 骨和咼兩字的字首{冂一中冖}和「冎」的正確寫法{冂Γ冂}和{冂Γ冖}, 中間不是{丅}或{𠃍}, 而是{Γ}; 但坊間書籍受日本字模影響, 變成異體的{𠃍}寫法。
咼標準字體:http://140.111.1.40/yitib/frb/frb00327.htm
骨標準字體:http://140.111.1.40/yitia/fra/fra04657.htm
四、「反」字
反 : 不論用中文(台灣)輸入法或中文(中国)輸入法, 都取碼為"竹水", 其實「反」字的正確寫法是{厂又}(字首為一横一直撇), 不是{𠂆又}(字首為一横撇再一直撇)。但現時一般人都錯寫為後者, 建議設容錯碼, "竹水"和"一水"並收。
見http://140.111.1.40/yitia/fra/fra00472.htm
五、「蠢」編碼仍是第三代的"手大 日 中戈", 第五代手冊已說明「春」是複合字首, 故應取碼為"手日 中戈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