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久以來,坊間流傳的蒼頡檢字法(蒼頡六代)碼表,由於整理時間較早,且編寫者最初對蒼頡檢字法的輔助字形與規則等理解不足,導致存在許多錯誤和不自洽之處,與官方碼表牴牾,甚至出現了出於作者喜好而修改常見字編碼的情況。 然而,由於倉頡官方使用的內碼系統不同於現今流行的 Unicode,官方交予坊間的資料僅有一份 PDF 文件和一份文本化不完全的 Word 文件。在這份 Word 文件中,僅有部分基本區和少數 A 區漢字得以文本化,其餘漢字則以 &~倉頡碼;的形式代替,例如: 字符  | 蒼檢編碼  | 2003 版五代倉頡編碼  |  &~IKYAJ;  | IKYAJ  | IKYAJ  |  㐃  | IL  | IL  |  
 由於文本化的不完全以及其中存在的 Unicode 對應錯誤,這份 Word 中的編碼無法滿足日常使用。因此,蒼頡檢字法用戶不得不繼續使用坊間存在諸多錯訛的碼表,導致許多新用戶被錯誤編碼誤導。 出於改善倉頡輸入法生態、為社區盡一份力的意願,我與 @InSb 共同啟動了蒼頡文本化計劃,將《內碼對照表》PDF 中的內容,在 Word 文件的基礎上逐行輸入至電腦,以期讓基於 Unicode 的計算機也能使用到原汁原味的蒼頡檢字法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