頋
的傳統字繁體是「顧」, 不是「頋」。
研究:
「改」, 輸入碼「尸山人大」;
「頑」, 輸入碼「一山一月人」
「蠶」, 輸入碼「一山日中戈」
改的字首是己, 第二碼就是乚, 因書寫方便而變形成𠄌, 但它仍然本來就是乚
頑的字首是元, 第二碼就是乚, 也是為書寫方便變形成𠄌, 它仍本來就是乚
蠶的字首是兩個旡, 形成兓, 左邊的旡的右下腳本就是乚, 當右邊的旡出現時就為了書寫而變形成𠄌。
這些因書寫關係的變形, 不能當成就是該字的原本筆劃看待, 乚不能當成真的𠄌。
請看異體字字典,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yitia/fra/fra00471.htm
這裡有中國也是世界最早字典《說文》, 「及」字的下方, 在原本的小篆寫法, 根本就是一隻手的「又」(手形在漢朝由小篆轉隷書再轉楷書時, 就化作「又」字形。在上述網頁第一二圖都是《說文》, 第三圖《隷辨》才出現「丿+廴」的形狀, 這是訛傳了。第四圖《金石文字辨異》也是如上面的「及」字。「及」之原意是逮也, 從人從手, 就是人用手去逮捕。《字鑑》清楚說明: 俗作「丿+廴」, 俗就是俗體字, 就是一般人寫錯的別字。該網頁的正部偏右, 正文之上, 列出了歷代「及」字的十六種異體寫法, 包括了樓主的「丿+廴」形狀的「及」。
[ 本帖最后由 鍾靈 于 9-8-2008 09:47 PM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