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由網路上下載了一些自學資料,練了一陣子,我的感想是:
鄭碼可說是矩陣字根法的一種,但它不如五筆、行列、是依矩陣位置實體配與鍵盤鍵位上的,而是借用數字
矩陣(第一碼第二碼)作為編序,去配跟字母的ABC...Z順序來配位的。這就無法與實質鍵盤鍵位空間搭配得
上了。故其矩陣不是給使用者方便的,是給編碼者方便的。横豎撇捺(點)折源於首由陳立夫於西元1928提出
的五筆檢字法,鄭易理教授據以研發鄭碼,在他未最後完善鄭碼前,便將資料成果公開,王永民得到啟示,
研制了五筆輸入法,先於鄭碼發表。但五筆系統祇以第一第二筆作訂字根的編碼索引,有點留下後面未收尾
之憾。行列則歸納成十種基本筆劃,採首筆及末筆來制訂其字根,這樣似乎感覺上較完善。
1. 第一主根共有65個。
2. 第二主根共有87個,都是在第一主根的代碼字母後加上代碼D, 沒有任何依據。可能這個設計是因D鍵所配
的字根太少, 祇有兩個。但為何不用第一個鍵A? 因A也和D鍵一樣, 祇配兩個字根。
同樣, 也祇配兩字根的V鍵, 就是賦予特殊用途: 在二基根字取碼時, 遇首根和末根都為一碼就要加後綴
VV作重碼區分用。這個區分應該是因一碼和二碼區另有按排給高頻字、一基根字、第二主根字和副根字。
第二主根的碼是為避免與第一主根同碼而訂。這些都是設計在輸入法的字根表中,成了必背的部份,在學
習上是一個負擔。
3. 鄭碼的副根的碼是為速效而設, 類以簡碼的效果, 與嘸蝦米的簡速字根功用相同,也雷同於倉頡的複合字
及難字的功用。但倉頡的複合字祇有十個(三代)或七個(五代),難字也祇有十二個。總之,都是不依正常
字根取碼而是要背的那種。鄭碼的副根有以下缺點:
1)實質上有(近形同碼或簡繁同碼的都各以一形算一個)218個! 太多了!
雖然副根是以主根之碼拼出其首尾字形之碼而成,但主根以第一筆劃加第二筆劃來對應區碼(即鍵位字
母)但並不規律,如第一第二筆為横横=ABC、横豎=DE、横撇=G、横折=H,如此我們就無法有任何規律
助記去拼湊副根了。這副根是字根表中一定要背的,要記218個,太難了。
2)例如:田KI 由KIA 甲KIB 申KIC 這四個同一組的副根,為了區分,多加了無意義的第三碼A、B、C來
識別。是很不方便的。
3)又,簡繁的字根在副根以同碼來編,如:广廣TG、食飠饣OX、见見LR、贝貝LO....這樣,對有簡繁字
形的字必然要增加一個選擇動作,原本的四碼上屏就等同要五碼了,如此也增加了重碼率。
嘸蝦米的簡速字根, 是在建議在每分達四十字以上才開始練, 並在未達每分六十字以前全面進入使用
, 是在取全碼習慣未形成前, 全面改為簡碼取碼習慣, 進升打字速度。
(在嘸蝦米手冊最後, 有個簡速字根表)
把第一主根65個、第二主根87個和副根218個,加總得全部基本字根數 65+87+218=370個!
4. 副根的雙碼字根是鄭碼的特色, 但初學者一般是見根取碼, 一碼字根直接、讓人不需多一層思考, 相當於
簡碼形式的雙碼字根, 等於把簡碼嵌入正式字根表規則內, 加重學習負擔。假如能像嘸蝦米般留待進入一
定階段後才學習, 且與單碼字根共容(即不用這類簡碼也可以單碼形式的全碼來輸入), 不祇減少學習負擔
, 也達到簡碼再利用目的(這種簡碼字根方式, 可滅少整體簡碼數量, 如五筆有的大量簡碼設定(一級二級三
級), 一字一簡碼就不理想。)
5. http://baike.baidu.com/view/31540.htm
汉字分解后,基根和笔画排列的顺序叫做“根序”。根序的确定有三种情况:.....(下略)
這根序,就是一般大字根輸入法所號稱的依筆順輸入的順序。這表示,鄭碼也是踏著其他大字根輸入法的另
訂筆順規則的老路。問題就是,筆順不是萬世普世皆同的,可因各人習慣而不同,如果這樣一訂了本輸入法
的「專用筆順」規則,就等於沒有筆順一樣了(即是個人筆順習慣必須抛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