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之友
康熙与倉頡
主頁 自學 倉頡字典 康熙字典體

倉頡平台2022 網上輸入法 九萬漢字

論壇 聯絡 康熙字典網上版 捐助本站
宣揚倉頡建議 - 倉頡論壇 - 康熙字典与倉頡之友 - Powered by Discuz!



 找回密碼
 注册
查看: 4846|回復: 8

宣揚倉頡建議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0-11-2021 01:18: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美國,簡餐式的漢堡包,炸雞等等速食,聊供應貨車司機充饑,不過近似於亞洲的路邊攤販的麥當勞,在來到亞洲後,卻大行其道,到處分店,大排長龍。售價也比本土貴,裝潢也比美國高雅;尤其是有兒童康樂設置,像是兒童樂園。專打兒童牌,這招真行。當兒童習慣了這口味,長大了便如同「媽媽的味道、兒時歡樂的味道」的回憶起因。長大後,還有誰會不再來光顧,追尋兒時美好時光的回憶?
再好的文章,再好的論理,都比不上圖畫的一目了然,尤其今日的年青新世代,漫畫、卡通動漫流行。一幅畫比得上千言萬語。太多的文字,不論如何精闢有理,講到倉頡多好,天花亂墜,仍無法吸引到年青讀者青睞。
倉頡要得到發揚,就要打兒童牌和青年牌。如坊間的許多兒童學英文(字母或簡單識單字)的彩畫小冊,向兒童介紹中文字母(等於英文大寫字母)和輔助字形(等於英文小寫字母)。還有利用漫畫動漫卡通來向青年人推廣。當兒童長大,當青年人進入社會,他們便是繼承人,會向下一代繼續推廣。倉頡纔會在廣大群眾中扎根繼續茁壯。
1. 漫畫/卡通--針對青年人、兒童。
2. 圖畫書--針對兒童
3. 相對於音碼,包括倉頡在內的所有形碼,在推廣上遇到最大障礙,便是要像學英文般先熟悉字母那樣,先熟悉輸入法字根。倉頡的字根114個,是所有形碼中最少的,規則不複雜也不難。所以推廣倉首在想法吸引兒童、青年人熟悉倉頡字根。這一門檻能克服,任誰一看倉頡的一碼得字不必翻找選,不靠音而能打出任何不識的字,又能目視中文排序,全部漢字都能應付(不像其他形碼是殘障法,祗可打字集指定數量的字).....等等優點,必然吸引人來學。本來在英文都具備的優點,倉頡都能在中文實現。
4. youtube上,有好些倉頡短片,但跟一些教老外學中文的短片一比,都稍嫌論理或長篇,尤其說明圖較少。有些主播還製上十多集,實在像是賺點數。對初學者,一看就被那許多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東西嚇到。倉頡沒有那麼複雜,那麼多東西可談,倒不如多舉字例。發現,大家都在談區塊/字塊,但沒有人談「切」。祗要掌握「切」,由無切一切二切和切的方式(左右縱切、上下橫切、外內圈切),所有的區塊結構都出來了。
5. 創作英文版的倉頡教程,原因:
1)不祗要對華人推廣倉頡,也要對老外推廣倉頡。升到天空上去看世界,中國再大也沒有世界大,華人再多也沒有老外多,華人分佈廣也沒有老外廣。所以,世界浸在ABC。若中文能透過倉頡,進入世界,那世界的倉頡圍繞著華人,對於推廣倉頡於全球華人,絶對是大大加分的。
2)不能想著,好像中国堀起世界新潮流中國熱,好多老外學中文是好事。今日的文字工作,都在電腦鍵盤打字的多,如果還停留在紙筆手寫(當然初學中文的老外,還是要手寫纔能熟記筆劃字形,但學會以後,工作上需要用到中文,說聽是至少七成以上,閱讀二成,不到一成纔是文字創作/記錄。這佔比不高的部分,還讓人停留在未有中文電腦的上世紀西元八十年代之前的紙筆世代,那麼中文對世界的影響是有限的。中文要成爲世界語文是困難的。但倉頡,能助任何使用中文的人,跳脫紙筆的困局,真正追上時代潮流。可惜,不論是中国大陸或臺灣的對外華文教育,都先教漢拼(臺灣在給外國人配偶中文學習是用注音符號,發音很正確;但對外國人教授華文的課程,多爲漢拼以符合外國人回國後所接觸的。),自然,這些學中文的老外,便使用漢拼來打中文了。也自然地,遇到了音碼的困境,例如生字不知音不能打,遑論上網查網上中文字典?如何能繼續自學精進?

見到有篇貼文,惶恐倉頡成爲小眾之法,其實與其惶恐,不如不要停在開口講,而由自身起而行,去推廣更妙。
 樓主| 發表於 10-11-2021 01:50:14 | 顯示全部樓層
3. 相對於音碼,包括倉頡在內的所有形碼,在推廣上遇到最大障礙,便是要像學英文般先熟悉字母那樣,先熟悉輸入法字根。


何以相對於音碼,形碼會處於劣勢?因爲爲了推廣共同語(華語/國語/普通話),除香港外,都是以共同語作教學媒介語(所謂普教中),京音音符在一年級一入學,有的甚至在幼兒園,就強制灌輸。到了上電腦課,老師大概都較重視真正的電腦操作課程(香港算是很捧倉頡的場了,老師會教),中打被看作不重要,反正用注音或漢拼,都可以打字。而華文/中文老師,則視中打是電腦老師的事。等於中打被視作一個尷尬課程,或燙手山芋。任由音碼進入小兒腦去。音碼習慣一形成,是很不容易改的。更何況,即使要教(請勿用「即便」代替「即使」,那是錯的),也沒有多少電腦老師會對各種輸入法有研究比較,能看出倉頡之優於他法。還有是,他法也會因有他法的推廣公司來遊說,而倉頡是沒有公司向電腦老師、校長面前推廣的。註定吃虧。
順便提一下,小學一入學就要先學京音共同語音符,以便推廣共同語,以編者個人經驗,根本是本末倒置。小時候,不要說漢拼,連注音符號是啥東西都沒聽過,到了小學五年級,華文老師纔在課當用了一小時介紹。之後就沒有了,也就忘了。華語不也是照樣可以嚇嚇叫。若不是爲教小孩讀書,今生纔不會懂甚麼注音漢拼。未學中華文漢字先學音符,實在奇怪!中文字又不是像西洋拼音文由音符字母來拼出的,中文是由筆劃部件組成的。以前小時候,都是先寫字再學讀音的,幾千年來讀書人知識分子好像未聞錯字一籮筐的。今時人多作怪,反而網上同音錯字一大堆。不祗教授碩博士經理,電視電台媒體...,同(京)音錯字常見又多。中文能力江河日下,拜音碼之賜。
 樓主| 發表於 10-11-2021 01:54:28 | 顯示全部樓層
課當----課堂
 樓主| 發表於 10-11-2021 11:06:20 | 顯示全部樓層
看看教小孩的英文課程資料,網上還有給英文字母編兒歌。後來,還看到,原來漢拼也有兒歌、口訣、小兒帶動唱的類似一邊體操一邊唱歌背口訣。真嚇死人了! 臺灣教注音都沒有,不過一個音符,搞到這麼大陣仗,怎麼可能中国的華文會教不好?讀音會不好?
所以,向社會未來主人翁推廣倉頡,也要走這條路:搞些學倉頡中文字母的兒歌口訣帶動唱的活動設計。必然可助倉頡字根在小兒身上扎根。

說到中国的華文會教不好,一直有許多聲音說漢字難學的抱怨。在海外我們還至少三文五語呢! 包括華文華語和另二種華人方言,還有英語英文和當地土語土文。根本一點難都沒有! 中国小孩教育祗是學一種中文一種共同語,就叫難,這不是很奇怪的事?有網上的資訊指出,中国大陸有所謂「漢字危機、文化垮塌」的警鐘響起,也見到有謂教育以音爲主而造成漢字難學的問題。這當然,漢字是書寫的形,怎麼拿音作教學基礎?(雖然百分八十漢字是形聲,但古音已失,自然難以以音索字;更何況一字一音,祗有一千二百音的京音共同語要配上十一萬中文字,同音字特多是所有語文中獨有的現象。人的生理限制祗可發三百音,漢語言懂得利用調使字音語音加了好幾倍,四調就變四倍。這是漢文化出類拔萃之處。)說到底,奠基在象形字上而發展起來的漢字,還是屬於象形的形思惟,不是西洋的音思惟。即使號稱世界共通的英文,也不完全在表音。文字仍然是回歸到形的基礎上(拼音文字在拼形,即是字母的一維拼序)。
所以,利用倉頡輔助學中文,是推廣倉頡的一個不錯方法。但,就要華文老師配合幫忙了。畢竟學會寫,在真的使用中文時還是打字爲主。筆寫在文字工作中,機會佔比極少。如此,
推廣倉頡的鎖定對象,除了小兒、青年人,還有華文老師

其中,漢拼有口訣,是令人驚訝的,原來那是針對漢拼的怪規則。這跟漢拼有上百個bug,符不合音和縮寫(如iou縮作iu)、一音多拼形式有關。如,迂音有六種拼法,有的地方用u跟烏的u混淆,有的地方用ü,打字時ü鍵盤打不出又建議用v(v代表的音跟ü完全不同, 漢拼真是越拼越奇怪),又有用yu,在翁音又改成io及yo。小朋友思路是很直接、形像的。這些鑽牛角尖的類似講論理(logic)規矩他們不懂,也無法接受的。有了這種東西,即使(請勿用錯字的「即便」=即刻dabian)再怎麼與國際接軌,教學成本仍是高昂的,事倍功半。又,所謂接軌應該是接引外國人學中文,何以卻是給本國小孩用來學本國語文?又是怪事! 還比不上注音,一個音迂就是一個符ㄩ最直接,不囉唆。
發表於 10-11-2021 11:58:28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本人觉得,以上所言,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宣传和教育,对英语界的教导,都是不错的建议。然而对汉语拼音的批评,这当中存有误会。

汉语拼音和注音系统,古代的反切系统,都是同一个系统。古代为了写诗押韵,所以需要对字的读音规范化,这是其中一个原因。现代人推行拼音或注音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正音。例如马来西亚华人当中,有许多人都读不对“女”和类似的发音。华语的“女”是nv,广东音是nvi,反而广东音读对。如果不推行拼音教育,仍会有许多音读错。
如果跳过拼音教育,当然,大家用耳朵听,模仿,仍可以学好华语,只不过读音未必正确。就拿英语作为例子,马来西亚人不学国际音标,照样可以学英语,可是许多英语的读音不正确。到时再怎样纠正发音,都事倍功半了,因为说和听的人都能听懂,反而不需要正音了。(这是积非成是的效应,老百姓反而成了制定规则的人。)

目前音码输入法的确比形码普遍,可是,如果为了推行形码而教导大家不学习音码,这有点独裁的意味。
發表於 10-11-2021 12:08:27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是马来西亚人,本身是从小学3年级开始学的,记忆中,学校教了3个月,直到真正掌握了拼音。例如“供给”的读音是gong ji,不是gong gei,如果不看拼音的话是不会发现的。由此来推算,到了小学五年级才开始学拼音或注音的话,已经有字进入脑中,想必会觉得不需要学拼音或注音了。
 樓主| 發表於 12-11-2021 17:48:47 | 顯示全部樓層
不是「如果跳过拼音教育」,而不是拿音符教育像如今重視到,非得先音再形,形似乎淪於音下。畢竟,就中華文漢字言,形是本音爲表。而是,教形之時輔音。小孩的腦是適於記憶性學習的「語文腦」,尤其音律感很強。大馬華人平時是主要以粵閩交談的(視地區,大致上,主要爲北馬閩漳,南馬閩泉,中馬粵,砂福州,沙客),尤其要好的朋友。即使老師在課堂講再清楚,平時少用也必然受方言習慣音影響。看97後普教中的香港人(和努力學普語的老人——那些事業上與講華語人打交道的老闆們),除本身即是非粵藉人士(如蕭芳芳沈澱霞張學友)會有正音,大部分也會聽出粵音影響。臺灣方面,蔣介石一到便著手國語教育,重視注音,仍舊不少人帶有閩音影響下的國語(華語/普通話)出現,而在新竹等客藉人地區還聽到擬似粵音(其實是客音)的國語。大馬華教著手用漢拼,至早在一九七八鄧小平南來訪馬之後。之前,我們的華教是沒有用到任何音符的,且錯字也少(除不用心的同學,成績較不理想的)。
不是音符教不教,而是不是重視到比形還重的地步.........有見到中国大陸五年級學生,寫作文還加入漢拼的嗎?以前大馬華人小孩是查字典時,自己看音符表,在查字典時就學會了的。即使今日,有了音符教育,youtube上仍可看到大馬青年華人,發音還是差強人意。畢竟,共同語是適於用在有各個華人方言群聚合的場所的。這種場所,又會因有他族參與的情況而改成更「高一級」的前殖民宗主兼國際通用英語或大馬憲法指定的bahasa M。自然,就華社,華人共同語的使用會因場合的情況而受限。(沒錯,有人提倡,爲了團結,要用共同語,但華社的團結,今日主要的粵𨷷二省栘民後裔早已融合——不論用甚麼語,已非在早期獨立那時有甚麼方言隔閡而造成不團結,團結重點是在政治理念及利益的問題。)
 樓主| 發表於 12-11-2021 17:51:02 | 顯示全部樓層
何以發現打錯字(手抖),想改沒有「功能鈕」可以操作?
發表於 19-11-2021 14:12:45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U7G9VKczyI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北京话】(上、下),目前推行汉语正音还是必须的。例如马来西亚人的口音,桂林人的口音,广东人的口音等等,其实还没有完全达到正音的阶段。近十年前去广西桂林旅行时,仍听见他们的普通话含有乡音。例如桂林人读“脸”为“鲇”。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康熙字典与倉頡之友

GMT+8, 22-12-2024 01:02 PM , Processed in 0.01573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倉頡之友 .自學倉頡輸入法    1997 - 2024   
馬來西亞    https://www.chinesecj.com
姐妹站:康熙字典網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