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所舉的輔助字形字例中,如“欠”、“夕”都選擇“⺈”形,“協”、“車”都選擇“十”形,“功”、“哥”都選擇“工”形,“世”、“虎”都選擇“七”形,這是因為所有的輔助字形都只『提出』主形,只要符合主形相同的大原則,形狀上長一點或短一點,寬或窄一點都適用。
手冊這裏只說了「⺈十工七」的變形可以很大,但並不代表所有的字元。手冊講的「提出主形」是指允許某些字元在某些方向可以變形,但不表示所有字元都可以任意變形。
《倉五手冊》第四十一到第四十五頁,《字母與輔助字形定義》,都是在講「字元辨識」,比如「囗與口的區別」,「丨丿與㇒的區別」,「與儿的區別」,等等,這些不是字元辨識嗎?
「左右直連者必須從左到右取碼」,這是一條鐵律,鐵得不能再鐵的鐵律。
舉報
馬拉一個錘子 發表於 29-5-2020 10:57 AM 必須感謝各位對事實的堅持,和指出錯誤的勇氣。從2018年發生的事便可看出,如果各位不堅持事實,維基教科書必然會慢慢被修改成他的那一套經不起事實考驗的原創理論。朱邦復先生早已經明確指出,「倉頡輸入法的部首,是以字形位置而非字義為準則」、「本輸入法係以視訊為主,不以字意定義字碼」。而有人要偷換概念,把白的說成黑的,黑的說成白的,以「重新敘述」之名,行「篡改原倉頡規則」之實,按他的理論,連取「瘸」等常用字都必須知道字源才會取碼。倉頡若被篡改成如此,則是我們的失職,是倉頡社區的不幸,是真正的「倉頡之劫」。 倉頡雖然是開放的輸入法,人人都可以在倉頡的基礎上修改製作新的輸入法,但這並不意味着可以隨意強姦原倉頡規則,並聲稱這是「發明人原意」。若此人是新創一「尹頡輸入法」,相當於在GitHub中Fork一份repo用於修改,那倉頡社區中沒有人會有異議。但此人要搶走原repo,便是令人無法容忍的,我們絕不可以坐視此事的發生 ...
『在以「拼圖觀念」展述「倉頡編碼規則」所建立的編碼會與原來的倉頡編碼有非常少量的不同結果』:如此何不另創一輸入法?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後跳轉到最後一頁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康熙字典与倉頡之友
GMT+8, 2-4-2025 08:12 AM , Processed in 0.01410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