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之友
康熙与倉頡
主頁 自學 倉頡字典 康熙字典體

倉頡平台2022 網上輸入法 九萬漢字

論壇 聯絡 康熙字典網上版 捐助本站
駁「字根識別說」 - 倉頡論壇 - 康熙字典与倉頡之友 - Powered by Discuz!
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找回密碼
 注册
查看: 6511|回復: 4

駁「字根識別說」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9-4-2020 17:00: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近日某個執迷於原創理論的傢伙鋪張地大肆發佈原創理論,其中一說是「字元識別說」。他口中的「字元」,不是指電腦內碼用語的字元,而是指一般人所說的字根。他主張,某些字根有獨特的長短要求、形狀要求。例如:
見一郎在發貼中提到,「不」字識別不到「卜」,因此只能取作「一火」。
同理,「未」字取不到⧧小,因為它的右邊是㇏不是丶。
「千」不取作亻十,因為識別不到亻。亻的要求是那一豎要長,至少比撇長吧。
「向」不取作㇆口也就是字元識別問題了。
因此用字元識別是可以很好的解釋一些取大優先的疑難問題的。
不過一郎可能這裏會看到一個我的反對意見,我基本不同意「韭」能取作卝卝卝一,因為這個很難識別到它是卝。卝一般只見於「敬觀」等字的台標字形。當然也包括「⺸」。
字元識別本身也有一些疑難問題,如「別沒歿」等字能否識別出勹。
一些字元也被拉伸得變了形,如「其」中的龷,「毛」中的⧧,等等。

再舉一例,「正」不取作「一㇗ㅛ」,因為識別不出㇗和ㅛ。
㇗要求要有㇗字形特徵。
ㅛ要求兩豎要長。因此「亞」的末碼也取不到ㅛ。

丗字發生了字元識別的困難。左下沒有㇗字形特徵,因此取不到凵。最終的編碼是ㅛ十。
漢文痛典可能是在讀了我的文章之後,改掉了字型圖檔,編碼不變。真心建議漢文痛典在改動的時候做個記錄和說明,以便網友用戶拍磚吐槽。

ㅛ的字元特徵是豎要長,那麼「孟盤蛊監」等字的末碼,豎並不長,如果不長也能識別出ㅛ,那麼亞末碼也應該取ㅛ。
答案是:皿獨立時,它的豎是足夠長的,能識別出ㅛ;而亞永遠是短腳,因此識別不出ㅛ。(出處)


他這番話混淆了許多概念。但最核心那一個,是認為某些字根有獨特的長短要求、形狀要求。這是錯的,官方手冊已清楚地反駁了:
  上面所舉的輔助字形字例中,如“欠”、“夕”都選擇“⺈”形,“協”、“車”都選擇“十”形,“功”、“哥”都選擇“工”形,“世”、“虎”都選擇“七”形,這是因為所有的輔助字形都只『提出』主形,只要符合主形相同的大原則,形狀上長一點或短一點,寬或窄一點都適用。這樣的說法似乎不大科學,但太精確的定義,往往流於瑣碎,在使用上會有步步為艱的困擾。(手冊,p.44~45)
 樓主| 發表於 29-4-2020 17:21: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j6 於 29-4-2020 08:36 PM 編輯

「不」字不取「一卜(丆卜),因為「不」字去除「丆」以後,餘下的地方真的不是「卜」形。

「未」「千」「向」「正」是取「字形特徵原則:區塊分則」裏較佳的拆字方法。倉頡的發明,沿字剪字典上的漢字。官方取碼都是用更方便剪出字根的那一個。

「丗」字有兩種寫法,當中「」可以橫向剪成「龷十」(類比「者、哉」不剪成「龷土」),而「」依照「Github五代倉頡補完計劃」可以取「龷丨(廿中)」。

「⻀」應該是一個較後起的字根,由「艹」發展出來,當初編碼時未想到用此字根也不足為奇。例如「羋」曾有取作「中一卜手」的(微軟三代如此),而「廿中手」似乎是後來官方更正的。「韭」字未想到要更正,有所遺漏,也是在實現中合理的原因。

「ㅛ」對兩豎長短也沒有要求,「亚」是「一ㅛ丷」,那兩豎算長吧,「菐」是「ㅛ丷䒑人」,那兩豎算短吧。
發表於 29-4-2020 17:40:2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馬拉一個錘子 於 29-4-2020 06:15 PM 編輯

倉頡三代手冊中沒有明列出「卝」,我認為倉頡三代中本來沒有「卝」這個根。
倉頡三代原取碼為「中一卜手」的漢字是「芈」,後來強行對應到Big-5中的「羋」,這和「揑捏」、「産產」是相同的情況。

此人常常說「漢文庫典可能是讀了我的文章後修改了XXXX」,大概是因為他以為修改不會有記錄,因此他怎麼說都可以,反正沒有證據嘛!
但很可惜的是,證據表明「丗」的圖並未改過。
發表於 29-4-2020 20:25:32 | 顯示全部樓層
漢文庫典的「丗」字字形是這樣的:

跟cj6的字形有少許不同:

要是像他所說,拆成「廿十(ㅛ十)」未必是錯。
但他不應該捏造漢文庫典改圖的謊話。也不應該無關地推論成「ㅛ」的豎筆必須長或短。
 樓主| 發表於 29-5-2020 19: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Ichirou 於 18-3-2022 06:08 AM 編輯

當後起的字根新增時,基於舊字根的取碼未必會馬上被官方修改——畢竟官方也習慣了舊編碼多時,人非聖賢,再聰明也有可能掛一漏萬。

ArthurMcArthur在貼吧上提出推測,懷疑當初「水」的輔根「又」只限左上角閉口者,於是「廴」去除上方「㇇」後,餘下的筆畫左上方必會開口,就取不到「水」。後來新增了能開口的輔根「又」,未必馬上反映到字碼中,「廴」便沒有修改,在六代才改成「弓水」。這情況和「韭」字即使在五代也沒有套用後來才新增的輔根「卝」是一樣的。

如果這種原理沒有錯,我們也可以解析「亞」字的取碼。在二代倉頡中,「ㅛ」並不是字根,須分拆作「中中一(丨丨一)」,只有「䒑」才是「廿」的輔根。因此當時「业」是「中中廿(丨丨䒑)」。在二代倉頡裏,「亞」取「一中中一(一丨丨一)」是唯一正解。而「亞」字中間「」字形奇特,容易搶奪注意力,令人在新增字根後也忘了「亞」字底部可以取「ㅛ」。修改自三代的大部倉頡索性把「」定作難根,後來六代也這麼做了。

這是我目前想到的一種解釋(假說),有待證實或推翻。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康熙字典与倉頡之友

GMT+8, 29-3-2024 06:11 AM , Processed in 0.02228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倉頡之友 .自學倉頡輸入法    1997 - 2024   
馬來西亞    https://www.chinesecj.com
姐妹站:康熙字典網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