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一郎在發貼中提到,「不」字識別不到「卜」,因此只能取作「一火」。 同理,「未」字取不到⧧小,因為它的右邊是㇏不是丶。 「千」不取作亻十,因為識別不到亻。亻的要求是那一豎要長,至少比撇長吧。 「向」不取作㇆口也就是字元識別問題了。 因此用字元識別是可以很好的解釋一些取大優先的疑難問題的。 不過一郎可能這裏會看到一個我的反對意見,我基本不同意「韭」能取作卝卝卝一,因為這個很難識別到它是卝。卝一般只見於「敬觀」等字的台標字形。當然也包括「⺸」。 字元識別本身也有一些疑難問題,如「別沒歿」等字能否識別出勹。 一些字元也被拉伸得變了形,如「其」中的龷,「毛」中的⧧,等等。 再舉一例,「正」不取作「一㇗ㅛ」,因為識別不出㇗和ㅛ。 ㇗要求要有㇗字形特徵。 ㅛ要求兩豎要長。因此「亞」的末碼也取不到ㅛ。 丗字發生了字元識別的困難。左下沒有㇗字形特徵,因此取不到凵。最終的編碼是ㅛ十。 漢文痛典可能是在讀了我的文章之後,改掉了字型圖檔,編碼不變。真心建議漢文痛典在改動的時候做個記錄和說明,以便網友用戶拍磚吐槽。 ㅛ的字元特徵是豎要長,那麼「孟盤蛊監」等字的末碼,豎並不長,如果不長也能識別出ㅛ,那麼亞末碼也應該取ㅛ。 答案是:皿獨立時,它的豎是足夠長的,能識別出ㅛ;而亞永遠是短腳,因此識別不出ㅛ。(出處)
上面所舉的輔助字形字例中,如“欠”、“夕”都選擇“⺈”形,“協”、“車”都選擇“十”形,“功”、“哥”都選擇“工”形,“世”、“虎”都選擇“七”形,這是因為所有的輔助字形都只『提出』主形,只要符合主形相同的大原則,形狀上長一點或短一點,寬或窄一點都適用。這樣的說法似乎不大科學,但太精確的定義,往往流於瑣碎,在使用上會有步步為艱的困擾。(手冊,p.44~45)
舉報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後跳轉到最後一頁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康熙字典与倉頡之友
GMT+8, 2-4-2025 09:19 AM , Processed in 0.014887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