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irou 發表於 13-6-2016 09:04:26

倉頡的複合字首

發表一下個人看法。

「複合字首」或「特別字首」,算是三代、五代間最大差異的部份。基本上也是我也不喜歡五代的主因。

依維基敎科書 https://zh.wikibooks.org/wiki/%E5%80%89%E9%A0%A1%E8%BC%B8%E5%85%A5%E6%B3%95/%E4%BE%8B%E5%A4%96%E5%AD%97 ,
三、五代共用的複合字首有:气、羽、原、厭、辰、麻,以及各複合字、難字。
三代獨用的複合字首有:厤、(歴 - 止)、䧹、雁、鴈、府 (「雁」字存疑,先一併計算)。
五代獨用的複合字首有:合、薛、登、冬、春、舂、后

三、五代共用者,除「羽」外,其他我都認同。「气」、「麻」等部件很常用,把它們複合字首,只取兩碼,把餘下三把留給字身,可以令字身取碼差別大一些,不必因爲視爲三層,只剩下尾碼給其餘部份,令取碼無法有效反映字形差別。

而「原、厭、辰」等部件,在書寫時,有時「厂」或「广」那左邊那撇會撇到很低,有時則會在半身收筆。嚴格來說,這就會影響漢字分拆。撇到底的,貌似要拆作多層形,「厂」或「广」作字首,中層作次字首,尾層作次字身。撇到半身的,側較像上下形,「厂」或「广」連同它包含的半身內餡,像一整塊。把這些部件直接定爲複合字首,就能避免爭議。

三代獨用的複合字首,其實大多符合上述特質,也可以跟上方的共用複合字首一氣呵成起記憶。例如記得「麻」,就不難記住「歴-止」和「厤」。然後「䧹」、「雁」、「鴈」是一組。至於「府」部件,在「腐」字裏多數撇到底,但在「焤」字上也有上段所說的特質。

後來編訂第五代,可能覺得上一段的複合字首沒有需要,原因可能是不常用,或者寫法爭議沒有「原、厭、辰」般明顯,就省去了這堆三代複合字首。這做法我也不反對。畢竟複合字首越少,編碼規則會越統一。複合字首是省略了它中間的部件,反映少了字形特徵。若無必要的,大可取消。

然而,在除消同時,五代新增另一堆複合字首,這就是我不能接受的。除了一個「后」字有撇筆長短的爭議,其他複合字首的寫法都很統一的,沒有爭議,它們也明顯可以拆開作兩部份或以上,若它們有資格做複合字首,「順」字的「川」又爲何沒資格?取消了的三代複合字首又爲何沒資格?

五代這樣做,似乎是想令某些重碼字不再重碼,如「茱、孽、糵、蘖」和「盒、侸、弇」。可是,其實這些字當中,只有「茱、孽」和「盒」是常用字,把它們排在前方,其餘不常用字排在後方,問題已不大。「茱、孽」雖然仍重碼,但反正「什、午」也是如此,這不算很過份。現在爲了一個「孽」字,把「薛」字設作複合字首,那麼「孳、莩、藥、菜」等字情何以堪?

「合」的問題也一樣,「盒」字設在首位,問題已不存在。我們可看到有人不滿「盆、弅」重碼嗎?看着「盒」取複合字首,「貪、念、盆、貧」等仍是多層形,初學者會否覺得矛盾?其實時常和「合」字重碼的部件是「舍」。要是眞的在意「合」字重碼,倒不如像蒼頡檢字法般,直接把「亼」(與「亽」)視爲字根,「哈、盒、貪、念、盆、貧」都直接拆出「亼」,不再分。只有「舍」字,因爲字身是「舌」一整體,就不取「亼」,取「人舌」(舌即「一十口」)更好。

至於「登、冬、春、舂」,更不見有甚麼減少重碼的功效,似乎純粹是一時間腦筋亂了。蒼頡檢字法也沒延續它們。「后」字雖然寫法有爭議,但五代有異體兼容碼,我寧可爲「垕」字設兩組輸入碼,都不想爲這罕用字多記一個特殊字首。

最後回到「羽」字。要是垂直型,不用設定作特殊字首,從普通拆字方法,「羽字頭」的字本身已能取「羽」作字首。而橫向型者,「羾、翀、翂、翋、翐、翑」等都不是常用字,若取消「羽」字的特殊字首資格,「习」作字首,「习」作次字首,只留下尾碼給次字身,都不見得會造成多少重碼或麻煩。爲此而多記一個特殊字首,並不划算。

總結來說,設定作特殊字首者,要麼常用,若不定作特殊字首的話,餘下部件只能取尾碼並不足以分辨不同的字;要麼寫法有爭議,設定特殊字首可免除麻煩。由是觀之,「羽」字和五代新增的特殊字首,都不太可取。它們的價值,並不比三代獨有、在五代取消了的特殊字首高。甚至我會說「贏字大罩」和「鬻字大罩」,都比「羽」字和五代新增者有價值。「贏字大罩」起碼還較常用,「贏、嬴、瀛」等字都常見,而「羸、臝」也不太僻;「鬻字大罩」不常用,都是罕用字,但若不打罕用字可以不記,而有了它的話,起碼解決32個重碼字,而非「孽」的4個、「盒」的3個!

要是五代不是新增了這堆複合字首,我想我有可能會容易些過檔,但因這堆複合字首,令我堅守三代的想法變強了。

子離縶 發表於 5-7-2016 00:04:38

{:3_47:}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倉頡的複合字首